7月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圓滿閉幕。與前兩屆相比,本屆鏈博會層次更高、人氣更旺、交流更廣、成果更實。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產業鏈協作與創新的關鍵平臺,也是各國企業在中國探尋合作與發展機遇的重要窗口。
品牌更閃亮
“各國因合作而產業興,企業因鏈接而事業旺。”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興乾表示,鏈博會創辦僅兩年多,但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經貿盛會,“鏈接世界、共創未來”的“鏈博品牌”越擦越亮。“本屆鏈博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興旺’。”
參展本屆鏈博會的中外企業和機構達1200家。線上線下觀眾人數超過21萬人次,比上屆增長5%。組織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精準匹配2.4萬次,是上屆的4倍。參展商首發首展首秀152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比上屆增長67%,其中鏈博首發站發布55項。參展商與4.2萬家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聯系。據不完全統計,現場共簽署合作協議、達成合作意向超過6000項。
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背景下,供應鏈的穩定與韌性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本屆鏈博會舉辦期間,發布了《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及全球供應鏈指數矩陣。該指數矩陣包含全球供應鏈促進指數、連接指數、創新指數和韌性指數四大維度,其中創新指數與韌性指數為本屆鏈博會首次推出。
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4年,構成全球供應鏈指數矩陣的促進、連接、創新和韌性4個指數值均有所提升,其中促進指數由基值1增至2.71,增幅最大,展現出全球供應鏈合作的強勁動力。“全球供應鏈整體發展趨勢向好。”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表示,全球供應鏈正朝著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發展,這也再一次證明經濟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國際范”更足
在當前全球貿易格局深刻調整、保護主義陰影加重的背景下,建設開放包容、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正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中國憑借完善的制造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持續開放的姿態,成為跨國公司穩定供應鏈布局的“安全錨”。
參加本屆鏈博會的境外參展商占比從上屆的32%上升到35%,法國施耐德、德國瓦克、美國美敦力等一大批知名跨國公司首次登上鏈博會舞臺。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占比超過65%。參展商覆蓋范圍從首屆的55個國家和地區,增加到本屆的75個。美國參展企業數量較上屆增長15%,繼續位列境外參展商數量之首。
首次參加鏈博會的空中客車公司攜手上下游8家供應鏈展商聯合布展。空中客車全球高級副總裁、空客中國首席運營官柏舒曼表示,通過聯合供應商參展的方式表明,空客作為中國航空業生態系統的一分子,正與供應商共同成長,鑄就堅實的合作伙伴關系。
南非今年首次參展,以“激勵創新”為主題搭建了極具特色的展區,數十個展臺集中展示了護膚品、化工制品、工程機械組件、礦產技術服務等各類富有特色的產品。
“這次,我們齊聚中國,我看到了廣闊的合作前景和共同的發展機遇。我們可以攜起手來,發揮各自優勢,打造更加高效、更具成本效益、可持續且富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南非副總統保羅·馬沙蒂萊表示,鏈博會將進一步促進南非生產商和中國采購商、進口商之間的合作。
創新引領更突出
鏈博會匯聚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蓬勃生機,成為全球工業4.0時代的展示櫥窗和實踐平臺。作為鏈博會的“主角”,參展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搬來“尖兒貨”。從“空中巴士”到“陸地航母”,從“天鯤號”“昆侖號”等大國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俠”“醒獅”等“賽博”機器人,系列新產品吸引了眾多觀眾拍照打卡。
在全球供應鏈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創新正發揮越來越關鍵的驅動作用。創新是鏈博會的底色,也是鏈博會的生命力所在。本屆鏈博會,首次在先進制造鏈展區設置了創新鏈專區,并首次打造以“鏈博新品·共促未來”為主題的“鏈博首發站”,集中呈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前沿突破成果,覆蓋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醫療等多個領域。參展企業紛紛表示,在鏈博會看到了行業和產業的未來,也找到了更多創新靈感和合作機會。
在“鏈博首發站”活動現場,全球電池材料領軍企業貝特瑞展示了一款新型材料——i石墨。貝特瑞技術負責人表示,“我們發布的BTR S+i石墨長續航負極材料解決方案為行業首創,這一突破性創新為電動汽車續航能力提升開辟了全新路徑”。
實踐表明,中國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確定性和穩定性,與“中國供給”深度融合,擴大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是廣大外資企業的理性共識。參展本屆鏈博會的不少跨國公司負責人都表達了對中國供應鏈的贊賞,他們認為,鏈博會直觀呈現中國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和強大生產創造能力。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占據重要位置,不鏈接中國就難以鏈接世界。
日本企業艾杰旭(AGC)中國總代表湯山空樹表示,鏈博會不僅集聚了從上游原料到下游應用的完整鏈條,還匯集了各行業的領軍企業、技術專家,作為材料供應商,公司可以借助鏈博會平臺,精準對接鏈上各環節需求,找到更多合作伙伴,發掘跨行業、跨領域的新應用場景,今后共同開拓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