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率先展開探索的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開始向區域外拓展。7月22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地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建立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機制,通過“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制度創新打通政務服務的跨區域壁壘。
協議簽署即日生效,首批涵蓋新建商品房轉移登記、抵押權首次登記、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轉移登記等16項高頻不動產登記業務,在五城間實現“跨省通辦”,為五地市民提供異地辦理登記的便利。
這是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城市不動產登記機構首次跨區域協同。同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均是我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此次合作也標志著試點城市在推動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改革、以協同政務服務助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上邁出關鍵一步。
不動產登記業務為屬地登記,各地平臺不同、數據不通,但需求量卻不小。此次五城聯手,精準回應了超大城市間的民生關切。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個城市常住人口超9000萬人,年均流動人口超千萬人次,異地購房、共有關系變化、繼承等不動產登記需求旺盛。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五城“跨省通辦”合作將主要圍繞三方面展開:在覆蓋范圍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全域納入首批“跨省通辦”范圍,逐步覆蓋全部不動產登記機構;業務類型上,首期覆蓋轉移登記、變更登記、抵押登記、預告登記、信息查詢等高頻事項,后續擴展至國有土地房屋全業務;辦理模式上,創新推出“異地幫辦、全程網辦”與“異地代收、屬地辦理”雙軌機制,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
以杭州為例,假設有北京申請人需要辦理其杭州不動產的變更登記,滿足線上辦理條件的,可在北京由屬地不動產登記窗口工作人員現場指導,登錄浙江省政務服務網或“浙里辦”APP,完成業務線上申請,全程網辦;不滿足線上條件或申請人另有需求的,則可由杭州“跨省通辦”窗口工作人員遠程核驗申請人身份信息和登記意愿后,由北京登記機構核驗申請材料,并郵寄至杭州辦理。
協議生效首日,杭州與北京聯動辦結五城間“跨省通辦”的首單業務。工商銀行杭州半山支行工作人員通過杭州市民中心的不動產“跨省通辦”專區,為在杭客戶辦理位于北京昌平區一處房產的抵押權設立登記,約兩個小時后,申請人就收到了北京登記機構核發的電子證明。
“過去辦理這類跨省抵押業務,需派員協同客戶前往房產所在地,耗時費力。”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原本大概需要2至3個工作日,加上交通、住宿等成本,人均花費超過2000元。如今依托“跨省通辦”,銀行作為受托方全程線上代辦,客戶通過視頻核驗簽署電子文書即可,全程“云上”辦結,“僅這一單業務,就節省了數天時間和近萬元成本”。
根據協議,接下來五大城市將設立“跨省通辦”窗口,并協同開展業務培訓、系統對接等工作,提升“跨省通辦”服務能力,計劃年內形成可復制經驗,2026年基本實現高頻登記服務事項“跨省通辦”。